

1
AP换分的风险在哪里?
毕竟AP课程和大学里的课程只看名字,重合度确实很高,比如大家选择很多的Calculus AB、Macroeconomics/Microeconomics、English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等基本都是许多专业的大一必修课,如果AP课程通过考试的话,无缝衔接兑换大学学分,大一就可以修大二的课程了。
但具体换分时,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风险:
第1,美国大学并非完全接受所有AP课程兑换学分,具体要看学院要求(可直接前往官网查阅),这一点以前已经讲到。
第2,AP课程固然可以兑换学分不假,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,AP课程的难度是远远不如同名的大学课程的。仅仅相当于基础版或者简化版的大学课程。以宏观经济学这一课程为例,首先AP宏观的覆盖面很窄,很多内容没有讲到。
第3,很多学生可能在美高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ap宏观然后换学分了,但是因为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接触,等到开学的时候,换了学分后去上中级甚至高阶的经济课程,会发现跟不上节奏,而且很多内容都会和基础所挂钩,需要融会贯通,这就很容易导致得不了高分,影响到gpa就不好了。
第4,AP课程也一直被许多专业人士质疑难度过低,过于“水”,很多上了AP课程的学生,在大学课程中的表现,和没有上过AP课程的学生相比,并没有明显的区别。
第5,如果很多课程都选择用AP课程换分,可能会影响到学校在提供奖学金对你的整体评估和评分。
第6,如果你在大一直接用AP课程兑换了许多学分,你就需要提前面对专业选择,而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大二以至于大三才决定自己的专业。
2
怎么科学置换AP分数?
对于大学课程有了清楚认识的同学,想必就不会草率的把所有能换的的AP课程都换成大学学分了。当然,我们并非全盘否认AP课程兑换学分的价值,而是想要帮助大家更科学的兑换学分:大家要考虑清楚那些课程适合兑换学分,哪些课程不兑换学分。
在此给大家的建议是:可以考虑兑换边缘课程的学分,即与本专业关联程度较低的课程。
比如,假如你是意向就读经济学专业的大一新生,因为不想被太多的基础课程打扰,所以想要用AP课程兑换一部分学分。在这种情况下,小明最好的的选择就是兑换与专业课关联度较低的课程学分,比如social science类的Human Geography或者natural science类的Environmental Science等,因为这些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总学分或者兴趣,并不意味着学生需要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。
此外,许多文科课程都是留学生GPA的大杀器,比如US History、American Politics等,而AP历史考4分要比大学修美国历史课拿A容易的多,所以可以的话一定要多考几门文科的AP课程。文科生同理,在高中阶段多考几门理科的AP课程,也是要比大学再修要轻松很多的。

3
AP换分复杂,暑期怎么预备?
本文采集自 From Lumist北美
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告知后立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