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改革后,招生途径、招生格局发生显著变化,其中校额到校招生规模扩大,直接挤压统招录取名额,使得统招阶段中考升学难度增加。这一变革让不少应届生家长深感困惑,以往的 “传统经验” 似乎在新政策下失去了效用,大家纷纷开始探寻新的升学之道。
目前,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刚刚公布,小择整理了25年招生计划,并且与24年学校各学校的招生情况进行了对比。具体来看看~
总的来看,中招统招计划缩减主要以各区第一梯队高中校为主,如北京市第四中学减少251人,北京市第一○一中学减少127人,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减少167人,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减少84人,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减少154人,北京市十一学校减少104人……
海淀区25年高中录取统招阶段,整体比24年减少了1364个名额;朝阳区公办高中统招计划和去年相比,缩招了464人;东城全区统招阶段招生人数缩减860人,该区北京市二十七中减招人数最多,直接缩减了140人;西城区统招阶段直接减少1878人,“五金刚”学校缩减名额都在200左右甚至200以上。基本西城区一二梯队的高中学校均呈现减招趋势,这些变化无疑让统招竞争变得更加激烈。
今年中招统招投放计划49763人,占比由70%降低到59%左右。主要原因在于,2025年直升计划高中校由2024年的76所增加到167所;直升计划6800多人,比2024年增加了近3000人;校额到校计划由2024年的18500人左右增加到了22000多人,增加了3500多人;“1+3”计划目前没有对外公布,预计处于大幅增加的态势。
和24年相比,统招人数大幅缩减已成事实。大部分学生把校额到校作为高中择校拔高的一种途径。校额到校是在本校内的竞争,孩子在优质初中学校参与校额到校,竞争压力要比普通高中更激烈,中等生很可能在校额到校阶段滑档,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则有机会低分捡漏进入拔高学校。这意味着,优质初中的中等生会继续参与统招录取,从而抬高统招录取区排名。因此,对于达不到校额到校录取要求,只能参与统招录取的学生来说,上高中的难度只增不减!
统招人数缩减以后,家长和学生们难免心生焦虑,担心孩子的排名难以叩开心仪高中的大门。值得注意的是,民办高中的招生计划基本上是和去年持平或者有小幅增长的状态。对于那些在公办高中竞争中缺乏优势的学生而言,民办高中和国际化学校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选择!
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告知后立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