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立学生转轨国际学校将面临哪些挑战?如何做好国际学校课程准备?

公立学生转轨国际学校将面临哪些挑战?如何做好国际学校课程准备?

2021-11-15阅读:

暑假即将结束,不少国际高中新高一学生即将开启新一阶段的学习。国际化学校与体制内学校存在千差万别:学生要面对教学环境、学习方式的改变、思维方式的调整、甚至对自我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。

家长最怕自己的“热切期盼”最后换来孩子的“学不会、跟不上”:越优秀的国际化学校,入学后学业压力越大?入学后如何面对托福/雅思A-Level/AP/SAT/ACT、各种学术竞赛挑战?初转入国际化学校,孩子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?

无法适应全英文教材

进入国际学校前,很少有学生会接触到全英文教材、全英文授课,所以很多学生进去后会很难适应,每天都是“听不懂、看不明白、跟不上”的状态。

长此以往,不要说学业进步,能跟上课程进度都是一大难题,且会严重降低孩子的学习积极性。

这就需要在孩子入读国际学校前,帮助孩子们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去提前感受全英授课模式,一步步适应全英授课的节奏和进度。

高难度的学科词汇

语言类词汇≠学科词汇。很多人以为进入国际学校掌握只要基本的词汇就足够了,其实不然,国际学校并不是一个学英语语言的地方。

在这里,孩子们要学习各种科目,比如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英文文学等,而这些学科都有专属的学科词汇,学习难度远高于语言词汇。

为什么很多语言考试拿高分的学生,依旧很难跟上上课进度?就是因为学习词汇积累不够,上课听不懂。

上图的单词在日常中用到的频率并不高,但在国际学校的学科学习中却是必备的

学校不会因为某个孩子听不懂就减缓所有人的课程进度,所以孩子要积累一些学科词汇,至少保证能听得懂,跟上课堂进度。

学习知识范围广、跨度大

目前国内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体系分别是:AP/A-level/IB体系,每个体系内的学科知识覆盖范围广、跨度大,甚至会包含很多大学科目,例如经济学、微积分、世界历史等等。

对很多学生来说,这是一个超前跨越的陌生领域,无论是从知识积累、学科认知、还是专业素养、课程吸收上来说,都是一个质变。

△以数学科目知识点为例

为了减轻在校学习的压力,学生们可以提前自主学习一些学科内容、积累学科知识,帮助自己更快地过渡到国际课程学习。

学习模式和方法不同

很多国际学校的学生在面对镜头采访时都能侃侃而谈,十分自信,不是大家古板印象里中国学生的样子。

这其实和国际学校的授课模式有很大的关系。中国传统课堂大多是老师传输,学生学习的单向模式,课堂积极发言者少之又少。而国际学校的授课充分规避了这一点,更多以小组作业、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,需要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。

所以此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学习模式的中国学生,在课堂上就会显得腼腆,甚至格格不入,如果未能及时改善,长此以往,孩子会越来越难张口、看起来理想的学习模式,最后反而成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枷锁。

所以孩子们在入读前可以先体验国际学校的学习模式,提升自主学习能力,及时转变思维模式,至少让孩子们在正式入读后,不会显得很拘谨、难以融入。

孩子还需要进行哪些综合准备?

国际学校的学习相对自由,所以学生最好能具备自我管理能力、独立学习能力。

主动积极,自信乐观,有主见,能够与人合作,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和活动,这才是一个国际学生的常态。

国际教育路线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出国留学,所以,在还未出国前,学生就要开始思考怎样将自己的兴趣、特长规划到留学准备上


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告知后立马删除。